附件:
项目编号
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 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试点
试点单位 成 都 学 院
填表日期 2015.3.17
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5年03月
填表要求
1. 请认真论证、准确逐项填写任务书每一个栏目。
2. 任务书左上角项目编号栏,由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统一编号填写。
3. 表中栏目空白不足的可加页。
4. 请用四号仿宋字填写,A4纸双面打印,每份任务书单独装订。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试点
试点单位 成都学院
所在市(州)
(试点地方填写) 成都市 所属部门
(试点高校填写) 成都市教育局
项目负责人
姓 名 柯玲 工作单位 成都大学
行政职务 副校长 电子信箱 kelly@cdu.edu.cn
通讯地址 成都市外东十陵镇成都大学 邮政编码 610106
联系电话 单位 成都大学
手机 15884561608
联系人
姓 名 杨明娜 工作单位 成都学院
行政职务 教务处处长 电子信箱 1052202607@qq.com
通讯地址 成都市外东十陵镇 邮政编码 610106
联系电话 单位 成都学院教务处
手机 13699448781
备注
二、试点方案
①改革目标及价值(包括改革涉及的教育问题、主要目标及实践价值等);②改革依据及基础(包括改革涉及的基本依据、前期工作、实践基础等);③改革思路与举措(包括改革总体思路、基本要点、试点范围、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及风险防范等);④改革成果及效益。(字数限定在10000字以内)
①改革目标及价值
根据2011年4月财政部重新修订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第八条规定: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相对而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需要更多地探索和研究完善。
2015 年1 月1日起,新《预算法》作为财经领域的根本大法正式施行,新预算法传递出的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信息,呈现出五个显著特征:顶层特征。即政府资金“绩效”入法,这是对传统预算观念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革,顶层架构,立足点高,为我国预算体制由传统预算向绩效预算转型奠定了法理基础。环形特征。新预算法要求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要贯穿预算活动整个过程,由目标导向,编制依据,预算审核重点,执行关注,监督评价,结果审查重点,预算公开,结果应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和目标确定环节,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环,实现预算全流程覆盖,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环节均有所体现,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全面顺利推行。目标管理特征。新预算法首次引入“绩效目标”概念,明确将绩效目标作为财政部门制订的预算编制规定之一,并作为各预算部门编制预算草案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实现预算编制有目标这一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条件。强调结果特征。各级政府要开展绩效评价,评价资金使用结果的有效性,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中,明确提出资金绩效理念,重点突出政府各类资金最终实现的结果,是否取得应有的效果,“花钱要问效,结果很重要”。参与性特征。首先是政府内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对预算支出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编制预算要参考上一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其次是外部监督,明确界定人大预算审查的重点要涵盖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且要对提高资金绩效提出建议。强化了公共预算参与各方的责任,以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可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是强调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它是构建财政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为编制绩效预算和实施绩效监督提供参照依据和衡量尺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其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财政支出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
本改革试点的主要目标和实践价值体现在:
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模式有效性比较分析。梳理国内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发展脉络及现状,归纳提炼代表性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适用条件、运行机制、运作效果,进而从多维视角对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整体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跟踪监测。在深入、广泛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的特定发展特征,构建高校整体支出的绩效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试测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形成科学、实用的评价准则。运用和努力尝试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成都市各相关事业单位进行持续性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发现薄弱环节,促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促进各机构规范支出行为。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持续性收集高校财政支出相关数据,逐步形成完整的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数据库。
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创新研究。构建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创新和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为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管理政策提供思路,不断完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制度,促进制度贯彻落实,找准制度创新设计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形成持续改进的科学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政策制度设计与执行机制。
②改革依据及基础
从2010年起,以《成都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成财办〔2009〕37号)和《成都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框架》出台为标志,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原则,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建立。2014年初成都市继续出台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成府发〔2014〕6号,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部的划分方法,逐步构建了以绩效目标管理、绩效分配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等五个部分共同组成的综合预算绩效管理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执行缓慢和效益不高等问题。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2014年成都市财政局继续深入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财政工作正从“重分配”,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同年,作为成都市首批5个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部门之一,我校的整体支出纳入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并接受了市财政局的现场再评价检查。
部门整体支出评价以“资源投入、过程管理、投入效果”为基本指标框架,全面考核了我校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规范资金管理)和支出绩效(使用绩效)。本次绩效考评的目的在于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杠杆,撬动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规范财务工作、增强财务意识、重视预算编制、改进预算管理,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指标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显然,本次评价促使高校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财政支出管理机制创新。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涉及3类一级指标,8大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同时自选项目评价指标2个(科研工作专项经费支出和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支出)。通过成都市财政局2014年绩效评价第工作组(市财政局教科文处)现场对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现场再评价,工作组认为:学校2013年度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认识到位、高度重视;自我评价工作组织有序,自我评价报告等绩效评价资料专业和较为完整,接受工作组现场再评价准备充分并积极配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清晰,工作任务和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分解落实基本到位,资源配置预算安排较为全面;在“人才培养、学术科研、服务社会和受益群体满意度”五个方面的整体支出效果良好;抽查的“科研工作专项”和“就业工作专项”两个项目支出绩效良好。同时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③改革思路与举措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为主线,从领导宣传层、制度推进层、技术实施层和评价考核层四个层面分别探讨高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总结高校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为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改革这一重大而深远的财政管理改革提供应用性分析和样本研究范例。同时,为同类事业制单位建立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思路和建议。也为高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改进财政管理与服务方式、推动事业单位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应用性研究基础。
改革的基本要点是:
逐步构建科学、规范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关注现行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严密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规范的、完整的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挥绩效评价的应有作用,产生绩效评价的综合效果。
逐步建立和完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理念。重点关注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相关数据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为了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起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和完整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资料数据库。试点拟初步探讨相关数据材料的采集方法、采集范围和采集形式,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逐步建立和完善整体支出绩效的事前、事中评价机制。现阶段对整体支出绩效的评价是单位整体支出完成后的事后考评,而对事前的分析论证、事中的跟踪问效,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试点拟初步探讨全过程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提出实际操作性强的评价工作规章和办法,增强绩效评价结果导向性作用。 逐步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本试点的应用性研究分析,切实关注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
改革的试点范围是:第一,建立科学化样本分析研究。从领导宣传层、制度推进层、技术实施层和评价考核层四个层面分别探讨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第二,指标体系研究。试点拟对当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具体实施运作进行跟踪研究,从而明确按照分部门、分项目、分环节指导下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第三,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试点拟对我校和其他高校已经制定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探讨增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权威性的有效措施。第四,综合分析研究。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提出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改革试点提供有益的借鉴。
改革的进度安排是:
第一阶段:(2015年全年)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优化。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理清学校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以2014年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和成都市财政局现场评价为基础与参考,进一步分析学校整体支出绩效状况。在现状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学校财务管理和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具体问题,以预算绩效管理为基本导向,建立财务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健全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经费管理项目责任制,建立预算评审制。
第二阶段:(2015年6月前)完成2014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全面评价。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信息、核实数据信息、开展现场抽查考评、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征求意见修改报告、提交报告、等待上级部门审核报告并反馈审核结论。
第三阶段:(2015年9月至12月)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及信息披露。以学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为依据,进行新一轮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制度优化和预算绩效改进,形成以评促改、不断深究、持续改进的高效整体支出绩效改革的动态可持续机制。适时将学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结果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媒体或第三方信息发布机构等途径予以公开披露,并形成年度的信息公布长效机制,加强对高校经费支出绩效的多方监督,实现以监测督导促进学校整体支出绩效提升的良性互动机制。
第四阶段:(2015年至2016年)完成校级科研平台“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搭建,与成都市财政局共建“成都市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主的广泛研究。研究视角辐射其他高校,研究力量借助不同高校,研究成果及应用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阶段:(2017年)形成校城互动,成果共享的研究格局,创新研究机制,搭建数据平台。形成跨界政府与高校间、不同高校间、实践应用与成果推广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以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的成果。
改革的配套政策是:第一,采取自上而下、逐步完善的方式,拟定相应制度。《成都大学预算绩效考评实施办法》、《成都大学接受成都市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迎检方案》、《成都大学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工作专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校内项目适用指标体系一览表》。最终,在全校推行绩效评价的一票否决制度。第二,建立财务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实行财务分级负责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强化财经纪律,防范财务风险,落实财经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务有效运行的制度保证。通过对不同层级的职责做出界定,明确决策、管理、监督各责任主体的责任、权利,使全过程运行分级、分层拥有制度保证。学校将持续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为推手,进一步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整体提升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第三,健全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二级单位财务管理,一要以制度化强化二级单位“一把手”的财务管理责任,提高对财务政策把握的准确性。二要固化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明确审签流程和财务公开办法,强化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只有二级单位都自觉提高财经意识、严守财经纪律,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全面提高。 第四,实行经费管理项目责任制。根据国家相关财经制度的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应建立经费管理项目责任制。通过项目责任制,强化申请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预算执行的责任意识,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五,建立预算评审制。通过不间断的培训与交流来提升预算编制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中的预算编制部门与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更好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执行度。
改革的保障条件是:第一,战略认识上,高度重视绩效考评。将实行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生存与发展的高度)。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杠杆,撬动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规范财务工作、增强财务意识、重视预算编制、改进预算管理,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指标的牵引和导向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改革的重要显性定量指标列入对各单位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进行专项督导。第二,明确制定《成都大学预算绩效考评实施办法》。从总则、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等次,到考核结果应用建立制度实施基础。绩效考核工作由学校预(决)算委员会统一领导。学校预(决)算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学校计划财务处,计划财务处成立绩效管理科,具体承担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第三,分解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资金预算编制为龙头,通过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从而达到的项目效果为一条主线,细化指标和任务分解。第四,实行全覆盖预算绩效考核,考核方式分为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对学校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资金量大、政策性强的项目实行重点考核。每年的重点考核项目根据当年的工作重点、学校预(决)算委员会的决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学校财务处作为评价主体,依据学校工作规划选择3—5个项目作为绩效考评的重点考核项目。同时,当年未确定为重点考核项目的其他项目均作为一般考核项目。第五,经费保障。学校在按照立项试点的相应比例进行配套同时,分年度在单位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工作推进和检查费用。第六,建立试点激励机制。
改革的风险防范是:基于前述制度、流程、分工和保障措施的建立与完善,在高校整体支出绩效改革进程中,完全有能力将各类目标风险降到最低,以保障目标的完成与实现。
④改革成果及效益
本改革试点属于应用性改革。基于实际研究操作的要求,改革的成果具有较高的显示度与可量化考核度。本改革试点的成功申报和完成将对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乃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给予实质性帮助,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成果和效益体现在:
2015年,筹建校级科研平台“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研究中心”,进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依托该研究中心,落地应用性、实践性研究的科研平台,具有“第三方”的角色定位。通过引入第三方校内外专家,独立、客观、公正地对全校的财政支出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评价,总结各部门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中的经验和亮点,找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2015年—2016年,与成都市财政局共建“成都市公共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研究中心”,突出“协同创新”研究特色,建设地方政府决策“新智库”,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以应用研究与改革试点为目的,推进绩效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以“第三方”的视域,取得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的信任,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实践改进方向,为政府决策的准确性服务。
2014年—2017年,基于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采集和分析。与成都市财政局相关部门及人员合作,到基层区市县的专项建设投入项目中,进行项目建设相关数据收集,跟踪项目建设及实施情况,撰写年度绩效分析报告。
预算绩效评审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预算绩效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特点,项目的不同属性要求,配合成都市财政局相关部门,进行预算绩效评审员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评价水平相当的评审员队伍。
深化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一重大而深远的财政管理改革提供应用性分析和研究。为成都市建立覆盖所有预算部门和所有财政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供思路和建议,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应用性研究基础。
三、市级政府意见 主管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四、处室、直属单位推荐理由(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直属单位)
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五、评审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六、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微信扫描分享)